个人简介
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、教授、主任医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主要研究领域是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研究,特别是在脑缺血性疾病、脑肿瘤性疾病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,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点。主要研究工作:包括①脑缺血与出血的鉴别;②超急性脑缺血的诊断;③缺血半暗带的判断;④缺血区白质与灰质的功能定位诊断;⑤缺血区脑储备功能的测定;⑥脑缺血的个性化诊断。脑肿瘤的研究主要是功能成像与坏死亲和性对比剂结合,进行脑肿瘤的功能诊断,在国内尚未见该类研究报道。
任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理事、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华放射学会神经专业组委员、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、中德医学会广东省分会副理事长。
1983~1985年 广东医药学院诊断教研组教师、助教。
1988年~现在 历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,副主任和主任医师;1996年取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;1999年聘为教授;
学术任职
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;
中华放射学会神经专业组副组长;
广东省医学会常务副会长;
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;
中国医院协会理事;
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;
中德医学会广东省分会副理事长。
主研方向
主要研究领域是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研究,特别是在脑缺血性疾病、脑肿瘤性疾病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,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点。作为神经影像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-脑形态与功能学研究已经成为影像学研究最热门的课题,也是新技术表现与应用最集中的研究领域。脑功能成像主要包括弥散成像(DWI)和弥散张量成像(DTI)、灌注成像(PWI)、血氧水平依赖成像(BOLD)、磁共振波谱(MRS)等。本人进行了脑缺血病的6个主要研究工作:包括①脑缺血与出血的鉴别;②超急性脑缺血的诊断;③缺血半暗带的判断;④缺血区白质与灰质的功能定位诊断;⑤缺血区脑储备功能的测定;⑥脑缺血的个性化诊断。脑肿瘤的研究主要是功能成像与坏死亲和性对比剂结合,进行脑肿瘤的功能诊断,在国内尚未见该类研究报道。
获奖情况
获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两项省医学科学基金资助。主持的项目:fMRI 在脑缺血性疾病及相关脑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获得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。
学术论著
应用DWI、DTI、PWI技术对缺血性脑中风等进行了系列性深入研究,多次在全国专业会议上交流,在中华放射学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7篇,有两篇文章被世界磁共振大会(ISMRM)录取为大会交流,EI收录论文1篇